close

老師沒講的24件事

老師沒講的24件事秒殺搶購

老師沒講的24件事網友評鑑5顆星

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親子教養-生活教養分類優質推薦

  • 定價:200
  • 優惠價:69138
  • 優惠期限:2016年01月04日止

  • 老師沒講的24件事

    想了解更多老師沒講的24件事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老師沒講的24件事》以一位西方史學教授的觀點,對台灣青年學子提出有關家庭關係和教育等議題的獨到見解,其中包含美德的培養、進取心的養成、開放思想的塑造、合作能力的促成……等,希望藉此提供青年學子們以簡單的方法對日常生活的一切進行思考,進而建立起自己的價值體系。

    本書特色

      《老師沒講的24件事》為國語日報隔週刊出的《鮑教授的24堂課》專欄文章集結而成,
      作者鮑曉鷗為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鮑教授為西班牙撒拉哥沙人,
      自1990年來台教書至今,已有二十年,
      觀察到台灣學生在人格培養、社會議題、群體發展、環境趨勢上……

      有許多值得注意的行為與反應,
      因而提出其獨到見解,
      期能拋磚引玉,
      激發台灣學子對自身與週遭的省思。

    作者簡介

    鮑曉鷗(Jose Eugenio Borao Mateo)

      出生於西班牙的撒拉哥沙(Zaragoza)
      定居在臺灣已有二十年之久
      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西班牙語文及文化

      一九八九年在巴塞隆納自治大學取得歷史博士學位,興趣為研究十七世紀在臺西班牙人的歷史,出版過不少相關主題的文章和書籍,其中《西班牙人的臺灣體驗(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式的結局》一書獲得二○○九年金鼎獎。

      身兼大學教授和學生導師,他深刻了解到臺灣學生的優缺點,並將觀察到的學生行為與反應,呈現在本書的內容中。他的桃李滿天下,除了任教中的學生外,畢業的學生有現任的大學教授、西語系國家的外交官等,都與鮑教授還保持聯繫。

      基於對臺灣的興趣,他經常在報章上發表文化觀察的文章,並在多年前入籍臺灣,成為臺灣公民。除了對歷史和文化的喜好外,他也對藝術有所涉獵,創作了許多鐵製雕塑品,而本書的插畫亦出自於鮑教授之手。

     

    目錄

    自我提升篇
    為自己找出努力的理由
    動機是開啟樂趣的鑰匙
    好的態度能幫你學好語言
    訓練批判思考,從寫作開始
    團體競賽是鍛鍊體能的好環境
    累積經驗,迎接未來的挑戰

    品德培養篇
    餐桌上,也要當紳士淑女
    有錢不一定有幸福
    做自己生命中的明星
    一年復始,展望、檢討、感激
    人的核心,在於價值觀和信仰

    情緒管理篇
    丟臉時,笑一笑,海闊天空!
    別輕易被情緒擊倒
    三心二意,只會一事無成
    把壓力扛起來,別放在心上

    人際溝通篇
    自我介紹讓人際溝通大晉級
    用心,友情才能恆久遠
    多一點尊重,少一點暴力

    社會脈絡篇
    重新發現自己的城市
    聆聽佳節的弦外之音
    從農曆春節一探家庭結構
    給醫護人員多一點掌聲和溫暖
    愛心不分災時或平時
    了解民主,用選票決定國家未來 

     

      這些文章一開始是來自我的進階西班牙文課程。起初,我的目標是訓練學生每週運用寫作技巧來寫出關於某個主題的文章,為此,我建立了一個西班牙文部落格,每個星期天發表隔週在課堂上要探討的主題文章。學生們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來思考這個主題,有些學生在隔天就會做出回應,但有些學生則因無法完全理解主題文章而沒有做出回應。因此,我請一位熱心又傑出的學生潘映樺將這些文章翻譯成中文,並於星期三或星期四登出,提供給學生參考。

      為了讓學生提出有創意並具批判性的回應,因此,我的文章內容都是讀者容易理解、熟知並有興趣的。隨著課程的進行,我累積了十六篇文章,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提供給國語日報的少年文藝版,他們安排了一個專欄《鮑教授的24堂課》,將這些文章隔週刊出。

      這個專欄第一次刊出的那天,我意外地收到一封來自聯經出版公司的電子郵件,信中表明他們有興趣將這些文章集結成書。我們見了面討論,一起發想了一些新的主題,我將這些建議發展成其餘八篇有趣的文章。

      這二十四篇文章,都是我在臺灣二十年的時間,觀察學生的言行態度所得來的感想。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以簡單的文句寫出這些觀察與想法。我提出的看法中有些聽起來很基本、很理所當然,卻很少有人能完全做到。

      比如說,很少有人能體會「『過度追求完美』是『把事情做好』的敵人」這句話的涵意,一個人縱使有很高的目標、期望,但同時也應該有現實的態度,才能幫助他達到可能的目標,否則一味追求完美,往往連「好」的境界也犧牲掉了。我的文章也有點斯多葛學派的意味,因為我認為碰到困難時不只要有毅力忍耐,也要找機會尋求其他可能的解決辦法。另外,我常強調要「深思熟慮」,儘管這和追求「刺激」及「即時」的世界趨勢有所衝突。而我的一些想法也跟孔子儒家的思想不謀而合,要尊重、溫和、有序,但不可扼殺了年輕人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我在書中也提到了金錢觀:追求財富可以帶來幸福,但財富本身卻不等於幸福,反倒是在家庭、健康、族群接納、美德實踐、忠於自己裡頭,能感受到更多的心靈滿足。

      最後,我想說,本書中主要是想帶給學生讀者一些刺激,引發他們自我思考,或與朋友一同討論,再進一步得出自己的結論。通常這些事情很少會有老師在課堂上提及,但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年輕人比較沒有現實的負擔,有比較多探索自我的空間,因此我希望書中的二十四篇文章可以幫助他們發展出更自由寬廣的想法,並明確地判斷出哪些價值、美德是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bim36999 的頭像
      inbim36999

      博客來網路書店

      inbim36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