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孩子得了憂鬱症:給父母、師長的實用指南

我的孩子得了憂鬱症:給父母、師長的實用指南秒殺搶購

我的孩子得了憂鬱症:給父母、師長的實用指南網友評鑑5顆星

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醫療保健-疾病百科分類優質推薦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88

  • 我的孩子得了憂鬱症:給父母、師長的實用指南

    想了解更多我的孩子得了憂鬱症:給父母、師長的實用指南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長久以來,人們以為憂鬱症只發生在成年人身上,因此對青少年憂鬱症掉以輕心,不是認為「孩子有什麼好憂鬱的」,就是簡單歸因為「課業太重,放鬆一下就好了」。但最新的研究打破了這個迷思;臨床上的資料顯示,青少年期的憂鬱症越來越普遍,而且可能比成人期發病的憂鬱症更難治療。青春期自殺率的不斷攀升,就是一個讓人驚心的警訊。

      據估計,有五分之一的人在一生當中某個時期,會經歷到嚴重憂鬱症,其中有許多人早在青春期就經歷第一次發作,卻不自知。身為父母和師長,到底要如何判斷,孩子的情緒低落只是「為賦新詩強說愁」,或潛藏著憂鬱症的風暴?孩子的消沈、暴怒、身心病痛、各種上癮行為,只是叛逆期的狂飆,或者隱含著情緒疾患的徵兆?如果懷疑孩子有憂鬱症,要如何求診?如何協助並陪伴孩子尋求適當的治療?以往有太多不幸的案例,不是沒有被正確診斷,就是延誤就醫。正確的態度及知識,才可以幫助孩子穿越風暴,邁向健康的成長人生。

      《我的孩子得了憂鬱症:給父母、師長的實用指南》是國內第一本專門討論青少年憂鬱症的專書,內容詳盡,清晰易懂,是一份完整而實用的入門好書。書中包含許多案例,讓讀者從實際的個案描述來了解憂鬱症,同時也說明常見的相關症狀,如學習障礙、藥物濫用、自殘行為,一併解釋這些症狀的大腦成因及其與憂鬱症的關係,顯示了作者學識的淵博及用心的良苦。

      本書分為四大篇,共十八個章節。第一篇介紹青少年憂鬱症的定義、症狀及診斷,可釐清父母的擔心及困惑。第二篇說明治療的步驟及方法,並分析目前常用的各種抗憂鬱劑、情緒穩定劑,其藥效的優缺點及副作用及各種心理治療的方式,提供父母選擇參考。第三篇說明青少年憂鬱症的病因,及常見的合併症狀,如過動疾患(注意力不足)、飲食疾患(暴食症或厭食症)、酒精或藥物濫用、自殘行為、自殺傾向等,列舉各種合併症狀之處理原則,同時,也觸及一般不太願意討論的遺傳問題,讓大家減少不必要的疑慮及恐懼。第四篇提出成功治療的策略,說明如何好轉並保持健康,希望讀者懷抱正向的希望,陪孩子安渡難關。

      作者再三強調,憂鬱症像其他疾病一樣,及早診斷,適當治療,才能確保身心健康。當然,最好的康復之道,必須有家長的充分了解與支持,一起參與治療計畫。本書是青少年憂鬱症大眾教育的最佳指南,也是專業人員再教育的一本好書,閱讀之後,父母和師長將更了解青少年憂鬱症,以充分的準備協助孩子進行治療,帶著信心陪同孩子邁向快樂健康成人的道路。

    作者簡介

    法藍西斯.孟迪爾(Francis Mark Mondimore,M. D.)

      現任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另有作品:《The Mood Disease》、《Bipolar Disorder: A guide for Patients and Families》。

    譯者簡介

    陳信昭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現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等,專長: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之診斷、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譯有《行為障礙症兒童的技巧訓練》、《策略取向遊戲治療》、《婚姻治療》、《悖論心理治療》、《沙遊治療》等書。
    林維君,台大社會學系、心理學系雙學位,成大行為醫學研究所臨床心理碩士,現任職奇美醫院柳營分院安寧病房臨床心理師,專長為心理治療、心理衡鑑、安寧療護。譯有《兒童遊戲治療法》等。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這是一個自殺的世代,每天翻開報紙都有人自殺:有小學生因貪玩被家人責罵而自殺,有中學生因課業壓力不堪負荷而自殺,有大學生因畢業後不知如何就業而自殺,假如這些孩子僥倖熬過青春期的磨難,出了社會成家立業,他們依然會因財務問題而自殺,為事業挫折而自殺,更多的是為感情問題而自殺,更糟的是,近年來流行父母攜帶子女一起步上黃泉。很多人都誤以為死亡是個解脫,不了解死亡是個逃避,自殺並沒有解決問題,它是對生者的懲罰。在這些自殺的個案中,有很多是憂鬱症者,憂鬱症是自殺最主要的原因,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得了憂鬱症,許多人也不知道自己周邊的人得了憂鬱症,如果不知道有病,又如何會去求醫?因此,一本介紹憂鬱症的症狀及治療(包括藥物及心理治療的成效)的書對陷在漩渦中的人來說就是一根救命索,靠著它,患者可以脫離苦海。本書對輕重憂鬱症的症狀介紹得很詳細,這是第一個可取的地方。

      第二個可取的地方是它將治療憂鬱症藥物的藥效及副作用都陳述得很清楚,病人自己可以評估要不要服這種藥。台灣大部分的醫生不告訴(或是沒有時間告訴)病人他所吃的藥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開這個藥,吃了又會有什麼副作用。我記得我父親因病住院時,一天要吃十二顆藥,我們只好去買《醫生桌邊手冊》(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s)來查這些藥的成分和作用,因為父親吃了多年的中藥,我們很怕中西藥並用時會不會有不好的作用。經過這次經驗,我對任何肯把藥的作用及副作用列出來的書,好讓病人家屬可以一目了然都覺感激萬分。「選擇」是基本人權,過去病人沒有選擇,因為沒有疾病的知識,現在,資訊的發達使病人也可以有疾病的知識,所謂「久病成良醫」,再加上本書把治療憂鬱症的藥一一列出,病人可以依自己體質,跟醫生討論調藥的各種可能性。任何藥物不論多新多好都不是仙丹,如果能找到適合自己體質又對自己病情控制有效的藥物其實是件很幸運的事。當然所有疾病都是預防勝於治療,所以本書的第二部分為治療,第三部分為找出病因,最後一部分為保持健康,讓讀者最後有個正向的希望,圓滿地闔上這本書。

      這本書第三個可取的地方是它的學術性,雖然裡面也有許多案例,讓讀者從實際的個案描述中去了解憂鬱症,但是它比坊間各種憂鬱症的書更進一步的地方是,它把學術研究帶了進來,不但知其然,並且知其所以然。作者將經常與青少年憂鬱症併發的一些相關症狀,如注意力缺失或過動、酗酒和藥物濫用都包括進來,一併解釋這些症狀的大腦成因及與憂鬱症的關係,顯示了作者學識的淵博及用心的良苦,這是本書第三個可取之處。

      自殘是情緒性疾病患者常見的現象,也是最讓老師和家長觸目驚心的動作,我曾見過一個二十四歲的甜美女孩,手腕上有和她年齡一樣多的割痕,即使戴佛珠手環也蓋不住這些刀痕,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孩子變成自殘的高危險群,連戴安娜王妃都曾自殘過,可見它的氾濫,這一章是國中輔導老師一定要看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治療憂鬱症或防止憂鬱症沒有別的法子,唯一就是告訴自己「向前看」。人生不可能樣樣如意,不然怎麼會有「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這種話呢?不如意之事既然十之八九,表示挫折是免不了的,如果是免不了的就不應該一直浸淫在失敗中,應該要眼光放到成功的一二上面。過去佛洛伊德的心理治療法是讓病人一直去回憶童年不愉快的創傷記憶,後來神經學上的研究發現,不斷地活化那些不愉快記憶的神經迴路,會使病人在一點點相關的刺激下,立刻活化該迴路,帶來悲傷、痛苦的情緒,不但沒有治療病人反而使病情惡化。因此,現在知道不應該讓病人一直去回顧過去,而是放眼未來,用正向的情緒神經連接去取代負向的情緒迴路。目前,洛杉磯加大醫學院精神醫學教授傑佛瑞.史瓦茲(Jeffrey. M. Schwartz)已經成功地用神經迴路取代方式治療了一位強迫症的患者,如果這是一條可行之路,那麼憂鬱症患者就可以用認知治療法去拯救自己於絕望的深淵。

      要不要向前看是自己可以決定的。我們應該讓所有的人知道壓力來自於自己,而非別人,當自己不願承擔這個壓力時,別人其實沒有辦法硬把壓力加在自己身上,或許我們應該從小訓練孩子如何婉轉拒絕非分的要求。父母應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教導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凡是自己不能有主控權的事,不去做。如果能切實做到這一點,壓力會立刻減少,煩惱也就消失。

      三十六年前,我從台大法律系畢業時,系主任韓忠謨先生送我們兩句話,告訴我們切實執行,一輩子就不會有煩惱,他叫我們一不作媒,二不作保,因為這兩者都是自己沒有主控權的事。我有切實遵守韓主任的囑咐,再加上父親平日的教誨:晚食以當肉,安步以安車,無罪以當貴,歸真返璞,終身不辱。如果把生活慾望壓低,無慾則剛,就不必為五斗米折腰,不必做自己不願做的事,心情自然愉快,就不會有憂鬱症了。憂鬱症雖然是這個世紀的隱形殺手,並非不可防範,了解疾病成因,勇於求醫是抵抗殺手最好的方式。希望每個讀者都能從這本書中了解「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坦蕩蕩地接受生命對自己的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bim36999 的頭像
      inbim36999

      博客來網路書店

      inbim36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